座谈会现场。 王 添/摄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普工作作出了重要部署,提出了明确要求。
《意见》战略视野宏阔,既立足当前,又谋划长远,从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思考科普的价值和功能,是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论述的重大战略举措,是指导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是推动新时代科普创新发展的重大契机,为新时代科普工作指明了方向,为科普事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为统筹推进科学技术普及和科技创新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对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加强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建设,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具有重大意义。
为贯彻落实《意见》精神,9月9日自治区科协举办了以“喜迎二十大 科界心向党”为主题的广西科技工作者学习贯彻《意见》精神座谈会。中国工程院院士,广西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教授郑皆连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工程院院士,广西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双飞为这次座谈会作了书面发言,自治区科协党组书记、副主席纳翔主持会议,来自全区理、工、农、医、综合学科等领域的优秀科技工作者代表参会座谈交流。
在认真学习、深入研究、深刻领会把握《意见》丰富内涵、实践要求、重要意义的基础上,结合各自工作实际,2位院士和12位科技工作者代表围绕做好新时代科普工作先后讲认识、谈感受、提建议。
郑皆连 中国工程院院士,广西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教授
科学研究和科学技术普及是推动科学技术发展的两个轮子,如果比作高楼,前者是基础,基础决定着楼的高度。2020年,我主持建造的跨径600米的广西天峨龙滩劲性骨架混凝土拱桥,比世界最大跨径混凝土拱桥提高155米,相当于混凝土拱桥跨径100年增长量,预计于2023年通车。我们都是从青年时期过来的,青年科技工作者的潜力是无穷的,对下一代的支持和培养更是非常重要的,因此,科普工作尤为关键。希望每一位科技工作者接好上一辈培养青年力量的接力棒,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围绕国家战略寻找突破点。希望广西继续加大招贤纳士力度,吸引和培养更多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推动广西科技事业长久发展。
王双飞 中国工程院院士,广西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意见》的出台是党中央推进科技强国建设的又一重大举措。科普工作本身覆盖了经济建设、教育文化、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需要广大科技工作者甚至每个公民积极参与进来。科技工作者要深刻体会《意见》出台的背景和重大意义,充分发挥优势和专长,加强与文学、艺术、教育、传媒工作者交流,利用各种形式把深奥的科学原理通俗易懂地表达出来,自觉承担科普责任,加强科普与科研结合,为开展科普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保障。
元昌安 广西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教授
必须促进科普与科技创新协同发展。广西科学院对科普工作高度重视,把开展科学普及作为重要工作来抓,制定了《广西科学院科学技术传播与研学“十四五”规划》,并将每年的5月18日定为广西科学院科普传播日,届时将全院联动,在南宁、桂林、北海开展各类科普活动。
杨章旗 广西林业科学研究院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加强对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普及意义重大,应将科普纳入公务员培训内容并逐步提高比重。广西林科院将加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在创新团队建设中加大科学普及的工作内涵、建立自上而下科学普及体系以及加大科技成果和科学技术的宣传力度等方面的工作。
谭国鹤 广西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院长,教授、研究员
医科类大学和医院是医学知识普及的主阵地,科教资源丰富、科研设施完善。作为边疆民族地区的高校科技工作者,我们将以边疆民族地区社会大众大健康科学传播工作为重要使命,发扬医学优势、立足南疆特色、弘扬科普文化,进一步拓宽科普途径,为提高公众科学素质贡献力量。
肖玉明 广西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工程师、技术中心(大数据中心)总经理
科学家的故事从小就在我们心灵深处指引和激励我们,由此可见科普的重要性。近年来,广西建工集团重点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广西装配式建筑在建设技术标准、示范工程以及绿色施工等方面在全国不落后。装配建设技术在广西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的病房建设上作出了贡献。作为建筑行业的科技工作者,我们要做好装配式建筑的科普宣传,切实把科普创新工作抓起来。
甘海燕 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大学研究员、编审,广西农学会秘书长
广西是农业大省,“乡村振兴”是我区的三大振兴之一。广西农学会将进一步发挥社会组织的桥梁和纽带作用,继续深入实施全民科学素质提升行动,聚焦重点人群和基层发力,特别是在提升农民科学素质上下功夫,深入乡村、基层,宣传农业发展新理念,推广农业新技术,夯实乡村振兴的基础,推进农村科普工作上新台阶。
廖雪萍 广西气象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编审
广西是受气象灾害影响较为严重的省区。我们计划发挥科普专家资源和科普场馆资源优势,面向五大重点人群开展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防灾减灾、气候变化的科普品牌活动,让科技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同时也面向东盟国家,加强气象信息共享共建,加强国际科技人文交流。
杨 磊 南宁轨道交通集团建设公司技术部部长,正高级工程师
企业开展科普是履行社会责任,也应是企业文化的一部分。我们将加大科普宣传力度,以设置科普宣传栏板、张贴专题海报等形式,充分发挥地铁人流量大、覆盖面广的优势,将科学知识、思想和精神以更接地气的方式传播到千家万户,在地铁行业营造崇尚科学的良好氛围。
廖剑平 南宁师范大学副教授,广西人工智能学会秘书长
开展科普工作是学会的主要内容。下一步,广西人工智能学会将增强科普责任感和使命感,持续在搭建AI领域沟通平台、加强AI科普队伍建设、举办人工智能赛事、利用“两微一网一头条”开展应急科普宣传以及利用智库专家给行业提供科普培训等方面发力,提供科普服务,助力科学普及。
覃星念 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工程研究院副院长,高级工程师
广西玉柴践行企业社会责任,积极开展利用微信公众号发布科普知识活动。我们将进一步促进科普工作与科技研发、产品推广、创新创业、技能培训等有机结合,提高员工科学素质,为实现国家提出的“双创”目标作出贡献。
杨胜锋 南宁市神华振动时效技术研究所所长,高级工程师
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位置。我们计划投入资金,组建专门的共振科学科普团队,把共振消除应力以及共振浇注消除缩松缩孔的科研成果,转化为科普教材或其他教育类产品,在工科类大学、高职院校以及中等专业学校中推广应用。
唐小付 广西大学农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科技特派员
身为大学老师的我,既是一名科学研究工作者,也是一名科技特派员,每年超过180天在农村基层开展科技扶贫。我将继续发挥专业优势,选育良种、推广良法,走近农户、深入农田,说农民话、解农民困,努力奋战在乡村振兴一线,做好服务“三农”工作,通过自己的努力帮助更多农民走上致富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潘越基 南宁市第三中学初中部(青秀校区)物理教师、中学一级教师
学校是科普教育的重要阵地。南宁三中将进一步通过为学生搭建丰富的科普创新平台,组建科普创新导师队伍,以开展校园科技节、物理趣味实验体验等科技教育和科普创新的活动课程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