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党建园地>学生党建>正文
党建园地
 
通知公告
党建园地 >> 正文
空中党校|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
日期:2022年04月29日 

【空中党校】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财经委员会主任习近平2022426日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研究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问题,研究党的十九大以来中央财经委员会会议决策部署落实情况。习近平强调,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要统筹发展和安全,优化基础设施布局、结构、功能和发展模式,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打下坚实基础;中央财经委员会是党中央领导经济工作的重要制度安排,各地区各部门要准确领会中央财经委员会决策部署精神,共同推动决策部署落实落好。

会议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重大科技设施、水利工程、交通枢纽、信息基础设施、国家战略储备等方面取得了一批世界领先的成果,基础设施整体水平实现跨越式提升。同时,必须认识到,我国基础设施同国家发展和安全保障需要相比还不适应,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对保障国家安全,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扩大内需,推动高质量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

会议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统筹发展和安全,系统谋划、整体协同,精准补短板、强弱项,优化基础设施布局、结构、功能和发展模式,调动全社会力量,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安全效益相统一,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支持经济社会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打下坚实基础。要立足长远,强化基础设施发展对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生产力布局和国家重大战略的支撑,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传统基础设施水平。要适度超前,布局有利于引领产业发展和维护国家安全的基础设施,同时把握好超前建设的度。要科学规划,贯彻新发展理念,立足全生命周期,统筹各类基础设施布局,实现互联互通、共建共享、协调联动。要多轮驱动,发挥政府和市场、中央和地方、国有资本和社会资本多方面作用,分层分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要注重效益,既要算经济账,又要算综合账,提高基础设施全生命周期综合效益。

会议指出,要加强交通、能源、水利等网络型基础设施建设,把联网、补网、强链作为建设的重点,着力提升网络效益。加快建设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加强沿海和内河港口航道规划建设,优化提升全国水运设施网络。发展分布式智能电网,建设一批新型绿色低碳能源基地,加快完善油气管网。加快构建国家水网主骨架和大动脉,推进重点水源、灌区、蓄滞洪区建设和现代化改造。要加强信息、科技、物流等产业升级基础设施建设,布局建设新一代超算、云计算、人工智能平台、宽带基础网络等设施,推进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布局建设,加强综合交通枢纽及集疏运体系建设,布局建设一批支线机场、通用机场和货运机场。要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高品质生活空间,推进城市群交通一体化,建设便捷高效的城际铁路网,发展市域(郊)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推动建设城市综合道路交通体系,有序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加强城市防洪排涝、污水和垃圾收集处理体系建设,加强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公共卫生应急设施建设,加强智能道路、智能电源、智能公交等智慧基础设施建设。要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田水利设施,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稳步推进建设四好农村路,完善农村交通运输体系,加快城乡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实施规模化供水工程,加强农村污水和垃圾收集处理设施建设,以基础设施现代化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要加强国家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提升应对极端情况的能力。

会议强调,要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支撑保障。在党中央统一领导下,建立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协调机制,统筹协调各领域、各地区基础设施规划和建设,强化用地、用海、用能等资源要素保障。要适应基础设施建设融资需求,拓宽长期资金筹措渠道,加大财政投入,更好集中保障国家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需求。要推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规范发展、阳光运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市政设施投资运营。要坚持创新驱动,加大关键核心技术研发,提升基础设施技术自主可控水平。要造就规模宏大的科技人才队伍,壮大高技能人才队伍,培养大批卓越工程师。

会议指出,党的十九大以来,中央财经委员会深入研究一批事关根本和长远的重大问题,发挥了战略引导作用。加强党中央对经济工作的领导,要重视政治引领、纲举目张,重视统筹发展和安全,重视科学制定战略策略,重视实践创新、理论创新,重视远近结合、标本兼治,重视狠抓落实。

会议强调,要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牢固树立底线思维,切实加强重大风险预测预警能力,有切实管用的应对预案及具体可操作的举措。各地区各部门要准确领会中央财经委员会决策部署精神,主动担责、积极作为,共同推动决策部署落实落好。要加强评估督导,搞好综合平衡,有问题及时纠偏。要增强贯彻落实的有效性,以实践结果评价各方面贯彻落实成效。要引导好市场预期,讲清楚政策导向和原则,稳定市场信心。要加强督促检查,开展跟踪问效,不断提高贯彻落实的成效。


https://article.xuexi.cn/articles/index.html?art_id=18268302361733023401&item_id=18268302361733023401&study_style_id=video_default&pid=&ptype=-1&source=share&share_to=wx_single

 

【空中党校】习近平:坚持党的领导传承红色基因扎根中国大地 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新路

在五四青年节即将到来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2022425日上午来到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

习近平强调,“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始终是教育的根本问题。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为党和人民事业服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传承红色基因,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路。广大青年要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向英雄学习、向前辈学习、向榜样学习,争做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洪流中踔厉奋发、勇毅前进。

习近平发强调,我国有独特的历史、独特的文化、独特的国情,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不能跟在别人后面依样画葫芦,简单以国外大学作为标准和模式,而是要扎根中国大地,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路。中国人民大学从陕北公学成立之初就鲜明提出要培养“革命的先锋队”,到新中国成立之初提出培养“万千建国干部”,到改革开放新时期提出培养“国民表率、社会栋梁”,再到新时代提出培养“复兴栋梁、强国先锋”,始终不变的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展现了“党办的大学让党放心、人民的大学不负人民”的精神品格。希望中国人民大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传承红色基因,让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成为人大师生的自觉追求。

习近平指出,高校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五路大军”中的重要力量。当前,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提出了大量亟待解决的新问题,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迫切需要回答好“世界怎么了”“人类向何处去”的时代之题。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归根结底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要以中国为观照、以时代为观照,立足中国实际,解决中国问题,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推进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使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真正屹立于世界学术之林。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做到方向明、主义真、学问高、德行正,自觉以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为学术己任,以彰显中国之路、中国之治、中国之理为思想追求,在研究解决事关党和国家全局性、根本性、关键性的重大问题上拿出真本事、取得好成果。要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融通中外文化、增进文明交流中的独特作用,传播中国声音、中国理论、中国思想,让世界更好读懂中国,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

习近平强调,好的学校特色各不相同,但有一个共同特点,都有一支优秀教师队伍。对教师来说,想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自己首先就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迫切需要我们的教师既精通专业知识、做好“经师”,又涵养德行、成为“人师”,努力做精于“传道授业解惑”的“经师”和“人师”的统一者。教育是一门“仁而爱人”的事业,有爱才有责任。广大教师要严爱相济、润己泽人,以人格魅力呵护学生心灵,以学术造诣开启学生智慧,把自己的温暖和情感倾注到每一个学生身上,让每一个学生都健康成长,让每一个孩子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老师应该有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自觉,不断提高自身道德修养,以模范行为影响和带动学生,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大先生,成为被社会尊重的楷模,成为世人效法的榜样。

习近平指出,立足新时代新征程,中国青年的奋斗目标和前行方向归结到一点,就是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努力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希望广大青年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把对祖国血浓于水、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情感贯穿学业全过程、融汇在事业追求中。


https://article.xuexi.cn/articles/index.html?art_id=1497521683973407963&item_id=1497521683973407963&reedit_timestamp=1650935296000&to_audit_timestamp=2022-04-26+09%3A08%3A16&study_style_id=video_default&pid=&ptype=-1&source=share&share_to=wx_single

 

【空中党校】夯实制造强国的人才基石

强国之路,匠心筑梦。在五一国际劳动节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致信祝贺首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举办,高度评价技术工人队伍的重要地位,对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提出明确要求。殷切的期望,必将激励更多劳动者特别是青年一代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人才保障。

当今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背景下,发达国家重塑制造业竞争力,后发经济体加快工业化追赶步伐,全球产业竞争新态势对劳动力结构和素质提出了新要求。基于对这一发展趋势的科学把握,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技能人才培养和大国工匠培育,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越走越宽。从北斗组网到奋斗者深潜、从港珠澳大桥飞架三地到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凤凰展翅……一项项超级工程背后,是技能人才的身影;从汽车喷漆项目冠军杨金龙到工业机械装调项目冠军宋彪、从焊接项目冠军赵脯菠到砌筑项目冠军梁智滨……中国在世界技能大赛上累计获得的36枚金牌背后,是工匠精神的体现。

当前,我国正逐步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一方面,制造业企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提速,一部分人工被取代之后,产生的是对高素质技能人才、紧缺技术人才更大的需求;另一方面,技能人才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高技能领军人才匮乏等问题凸显。数据显示,预计到2025年,我国制造业十大重点领域人才需求总量将接近6200万人,人才需求缺口约3000万人,缺口率达48%

的不匹配,成为制约制造由的瓶颈。突破瓶颈,既需要企业家追求卓越、生产者耐心坚守,更需要职业教育的改革、职业精神的培养。职业教育担负着培养大规模高质量技术技能人才的责任,得益于国家近年来密集出台的改革政策,其发展已进入快车道,但仍有待啃的硬骨头。如何切实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落实好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适应、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协调的要求,并在产教融合、多方联动过程中减少人才供需的信息差,亟待进一步探索。

突破瓶颈、推动制造由的跃升,任重而道远。时隔26年首次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将于51日起施行,这是重要的一步。在此基础上,各级党委和政府更要拿出真招、实招、硬招,加大制度创新、政策供给、投入力度,完善落实技术工人培养、使用、评价、考核机制,提高技能人才待遇水平,畅通技能人才职业发展通道,完善技能人才激励政策,让更多技能人才脱颖而出,成为担使命勇创新的主力军、本领高能力强的奋斗者、建新功创辉煌的圆梦人。


https://article.xuexi.cn/articles/index.html?art_id=16732294582049990533&item_id=16732294582049990533&study_style_id=feeds_default&pid=41190664294364218&ptype=75&source=share&share_to=wx_single

 

【空中党校】健全党的领导制度体系 确保党的领导更加坚强有力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明确提出:党健全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完善党领导人大、政府、政协、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武装力量、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社会组织等制度,确保党在各种组织中发挥领导作用。这是继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健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国家治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之后,在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建设上的进一步深化和升华。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高度注重自身的制度建设,党的百年历史是党和党的事业不断发展、不断取得成功的历史,也是党的领导不断加强的历史,更是党的制度建设从初创到逐步完备再到形成制度体系的历史。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百年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反复证明,坚持党的领导是我们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兴旺发达的根本保证,是党坚强有力、团结统一的根本保证。毛泽东同志指出,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工、农、商、学、兵、政、党这七个方面,党是领导一切的。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是最高的政治领导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强调: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断完善党的领导。这些重要论述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这一重大命题,如何通过健全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确保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得到有效落实是新时代的新课题新任务。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形象地说是众星捧月,这个就是中国共产党。健全党的全面领导制度就是确保在党的统一领导下,各就其位、各司其职、各尽其责、有序协同,保证中央和地方各级政令统一、运行顺畅、执行高效、充满活力。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擘画和推动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建设。党的十九大强调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同向发力,统筹推进党的各项建设。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着眼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就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作出系统安排,提出了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完善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各项制度”“健全党的全面领导制度”“健全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各项制度”“健全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制度”“完善全面从严治党制度等方面要求,进一步使党的领导制度建设体系化,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国家治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全过程。这既是党中央就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作出的科学安排,也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根本政治要求,对更好地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自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有力有效把我国制度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我们党陆续制定或修订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关于加强和维护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若干规定》《中国共产党重大事项请示报告条例》等党内法规,从制度上保证了党的领导全覆盖,保证了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更加坚强有力。健全党的全面领导制度,就是将党的领导各实体要素及其关系制度化,用制度的方式明确规定党的全面领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领导必须是全面的、系统的、整体的。党的全面领导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涉及国家治理的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体现在各级各类组织的活动之中。要把党的领导全面、系统、整体地贯彻好,最根本的就是要建立健全党领导一切工作的各项制度,形成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必须从制度机制上把党的全面领导落实到各级各类组织的活动之中、落实到治国理政的方方面面、落实到推动工作的全过程。不断完善党领导人大、政府、政协、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武装力量、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社会组织等制度,确保党在各种组织中发挥领导作用。坚持事业发展到哪里,党的领导制度就跟进到哪里。完善党领导各项事业的具体制度,把党的领导落实到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各方面,通过党领导各项事业具体制度的全面完善,促进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建设目标的全面实现。完善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把党的领导贯彻到党和国家所有机构履行职责全过程,推动各方面协调行动、增强合力,实现党对国家所有机构履行职能的全过程领导,确保党的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在全社会各种各级组织中得到贯彻落实。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必须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的执行机制。健全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把与之配套的执行机制建设摆上日程必然是题中之义。根据制度体系中具体制度的实际情况制定执行性制度,加强对包括执行性制度在内的领导制度的教育培训,让党员干部知悉、理解,自觉地把制度要求变成执行性行动。全方位提高党员干部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的执行力,强化各项制度的执行力,确保各项制度落地生根。加强对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执行情况的监督。如果说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那么制度的权威性就在于监督。把落实党的全面领导制度情况作为上级检查工作、下级报告工作的日常内容,作为巡视巡察审计的重要内容,作为班子和干部年度考核、任期考核衡量党的政治建设的重要标准、衡量干部政治能力的重要标准。牢牢抓住监督这个环节,增强监督的力度与针对性,对确保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全部执行到位是至关重要的。全面建设好、始终坚持好、不断完善和发展好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必须确保党的领导制度体系中的每项制度都落地落实执行到位,通过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的优化、完善和全面执行,确保党的领导更加坚强有力。


https://article.xuexi.cn/articles/index.html?art_id=10483214558082889740&item_id=10483214558082889740&study_style_id=feeds_default&pid=&ptype=-1&source=share&share_to=wx_single

 

【空中党校】十年来我国立法数量大幅增加 法律体系日益完备 制定监察法规成为立法新形式

中国纪检监察报讯 425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就新时代立法工作成就与进展举行新闻发布会。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法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许安标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新制定法律68件,修改法律234件,比上一个十年分别增加三分之一和近2倍,立法数量大幅增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完善取得显著进展,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进一步增强。许安标介绍,近年来通过编纂完成民法典,出台国家安全、卫生健康、公共文化等重点领域基础性法律,对生态环境、教育科技等领域一批重要法律进行修改完善,加强新兴领域、涉外领域立法,我国法律体系日益完备。

在立法体制方面,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相关决定,明确监察委员会可以制定监察法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多出了监察法规等新形式,这是重大的制度发展完善。许安标说。

在完善国家机构制度层面,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国家法室主任童卫东表示,全国人大制定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相关法律,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包括制定监察法,明确监察机关的组织、职责和权限,实现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监察全覆盖;制定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加强对公职人员的监督和对违法公职人员的惩戒;制定监察官法,推进高素质专业化监察官队伍建设,推进监察工作规范化、法治化。

刑事法律在法律体系中具有基础性、保障性地位。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经济法室主任岳仲明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人大常委会先后通过三个刑法修正案,对刑法有关规定作出法律解释,在反腐败等方面对刑法进行了修改完善。落实党中央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建立刑事缺席审判制度、实行认罪认罚等部署要求,修改了刑事诉讼法,对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作出法律解释。


https://article.xuexi.cn/articles/index.html?art_id=6720112219690519465&item_id=6720112219690519465&study_style_id=feeds_default&pid=60608478009469080&ptype=75&source=share&share_to=wx_single